第517章 南阳有王气-《重生之吴霸春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夏路连通九州,而南阳是其交通轴心。

    由此可见南阳的重要地位。

    而且,南阳历史悠久。

    早在四五十万年前,“南召猿人”就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。

    约在五六千年前,那里就出现了村落和房屋,产生了农业、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。

    西周时,南阳属荆州,因在周的南部,被周人称为“周土”。

    这个时代,即春秋战国时期,宛地已成为天下的八大都会之一。

    宛地人已开始使用铁器,有了冶铁、蚕丝等手工业和商业,特别是铸铜业发展迅速,工艺水平较高。

    此时,有了范蠡的谏言,庆忌脑海里也萌生出迁都于南阳的想法。

    南阳,不止是包括宛地,还有邓、申、巢……

    昔日大禹登天子后,选择邓林为国都。

    邓林为夏朝都城,称邓为禹都。

    南阳、颍川一带是夏人的主要活动范围,是夏之根,夏人生活于此,最早的都城也选择在邓林。

    这也让庆忌想到,南阳的确是有资格承载吴国的国运。

    吴国是可以定都于南阳的。

    “子胥,你有何看法?”

    庆忌决定过问一下伍子胥的意见。

    伍子胥沉吟一下后,便朝着庆忌躬身作揖道:“大王,臣以为贸然迁都,有所不妥。”

    “我吴国迁都于金陵,不过数年之久,再行迁都,唯恐耗时费力。再者说,以臣观之,宛地无王气,不可承载我吴国的国运!”

    一听这话,范蠡顿时就不乐意了。

    “哼!”

    范蠡拂袖道:“伍子胥,汝所言大谬也!”

    “宛地,乃我华夏人的起源之地,昔日大禹还有之后的几代夏王都曾定都于那里,你凭什么那里没有王气?”

    82中文网

    wap.

    /90/90361/29941083.html


    第(3/3)页